小兒發燒處理要訣
大村鄉衛生所╱黃建成醫師  

如果我告訴你,我的三個孩子從未使用退燒藥(包括燒到四十度以上),你相信嗎?我連續看過數萬人次的 民眾從未為他們打過一劑退燒針,你相信嗎?你大可相信的,因為我不喜歡幫人退燒!事實上,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燒是最不須要處理的,因為發燒不是病,它是 生病時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現象。會發燒,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常。發燒是身體出了狀況的警示,好比敵機來襲時防空警報響起一般。我們要治療的是病,是擊 退敵機,那有想盡辦法消滅警報器的道理。  


發燒的原因 
我們的腦子裡有個叫「下視丘」的地方,專門負責調節人的體溫,讓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。當這個體溫調節中樞受了某種影響就會發燒。可 引起發燒的原因相當多,不過絕大多數是由病原體(包括細菌、病毒、立克次體,黴菌…等)感染造成的。病原體感染人體後,體內的免疫系統便會動員白血球與敵 人作戰,並刺激淋巴球產生抗體配合消滅敵人。當病原體與白血球作戰後,其殘骸會釋出一種叫『熱原素』的東西,隨著血液循環到下視丘把體溫調高,人就發燒 了!所以說,發燒是免疫功能正常下,人體對疾病的一種健康的反應。反之,如果免疫功能太差,例如有些早產兒、老年人與重病者,想燒也燒不起來。          

會燒過頭嗎?

不會的!大多數民眾都以為發燒就應該馬上退燒,否則萬一燒過頭了,燒壞腦筋,怎麼辦?他們通常可以舉出例子加以証明。其實每個例子都是誤 會!他們所舉的都是腦膜炎的個案。腦膜炎是病原體侵入腦部引起發炎的疾病,其主要症狀為頭痛、頸僵、嘔吐、高燒、昏迷等。好了之後,一部分人有癩癇或智障 的後遺症。一般民眾不知道『腦膜炎』這個病,只曉得該病人曾經發高燒,就認定是它幹的,真是天大的冤枉!其實一個腦膜炎的患者,不管燒到多高,有沒有退燒 藥,結果都是一樣的。試想,破壞腦組織的那些病原體,要治療疾病的話,應該努力消滅病原體才對,給退燒藥有什麼用呢?何況發燒有一定的生理極限,高溫到某 個限度就會停下來,不會愈燒愈高的。持續高燒是因為病原體還沒被完全消滅之故,等病原體消滅了,燒自然就退了!  


需不需要使用退燒藥?

發燒是人體生了病的警示, 發燒的高度、形態與時間,都可提供醫師當作診斷與治療的參考。不當的退燒有時會隱蔽病情,影響診斷。譬如說合併腹痛的發燒,未經診斷前不給退燒藥(也叫作 解熱鎮痛劑)已是醫界的共識。不過發燒引起種種的不適,到底需不需要給退燒藥應該視情況而定。在不是禁忌(不合併腹痛)的情形下,如果學生須要繼續上課的 話,給顆退燒藥是恰當的。碰到講也講不通的家長給些退燒藥也是可以解釋得過去的?如果是上班時間,我會考慮吃個退燒藥,否則發起燒來臉紅、心悸、四肢無 力,如何面對病人呢?至於在家沒事的話,我只會多喝開水,多休息以待燒退。小孩子對發燒耐受力比大人好,有時燒到三十九度以上仍然若無其事,活蹦亂跳的。 如此,為什麼要給退燒藥呢?  

我是不贊成一發燒給退燒藥的。本人初來大村衛生所上班時,發現護理人員打完預防針後就例行發給退 燒藥,覺得這樣相當不好,容易讓民眾以為發燒就想該馬上吃藥退燒。於是交待護理人員往後不用發給退燒藥,以教育民眾取代之。打預防針(主要是三合一疫苗) 引起的發燒通常兩三天就好了,根本不須要治療!榮民總醫院有項研究,把打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的小孩子分成兩組,一組給退燒藥,一組不給退燒藥。結果發現不 給退燒藥的這組其血清抗體濃度較高,可見發燒多少還是有驅動免疫方面的益處。  

需要打退燒針嗎?
  
原則上是『能不打針盡量不打針,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』。『退燒針』在先進國家早已被禁用!可能是國人太愛打針的關係吧!衛生署尚未明令禁 止。許多開業醫也樂用不疲!然而純從醫學的觀點與教育的立場來看,打退燒針應該盡量避免的!除了針劑可能引起的種種併發問題之外,試想,有多少擔心焦慮的 父母帶著小孩半夜求診,只為了本來他們可以自行處理的發燒呢?有多少發燒的病人或家屬在看完病後主動要求醫師為他們打一針呢?也許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, 也許有的醫師也一視同仁的對待自己的親人!不過我仍然深信,當個醫師的小孩,好處之一是針打得比別人少!  


發燒要不要看醫生?

我建議發燒的病人還是趕快 看醫生為宜,好讓醫師為您診斷並治療你的病。領了藥之後,除非有發燒以外的重要症狀,否則應該放心的把藥吃完再說,千萬不要只因為發燒而一再求診!有不少 父母們,小孩吃了藥後燒還不退或退了又燒起來,以為該位醫師的處方沒效,以為該醫師的處方沒效,半夜三更又帶去看急診,甚至一連看了幾位醫師,真不值得如 此!要知道,我們治療的是病,不是發燒啊!而疾病引起的發燒本來就是起起伏伏的,不管有沒有使用退燒藥都是這樣。等急性期過了之後,燒也就退了!  

如何照顧發燒的病人?
  
前述提及,我的三個小孩從沒有使用過退燒藥,那麼我是怎麼照顧他們的呢?簡單的說,盡量讓病人舒服一點就是了!譬如說讓室內通風良好、多喝 開水補充散失的水分、衣物不穿過多以舒適為宜、冬天用溫水,夏天用自來水擦操、冰枕可使頭部、臉部涼快些,以上都是幫助病人的好方法。我常告訴年輕的媽媽『一個優秀的母親要學會孩子發燒時不使用退燒藥』。  


結論 
 
   
發燒不是病,它是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罷了!我們看醫生的目的是要治療病,不是要治療發燒,退燒藥的使用,只不過是讓病人舒服一些而己。 為了免於民眾因『發燒看病』所苦,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教育民眾正確的面對與處理發燒的常識。筆者看病時,是否要開給退燒藥常常由患者自己決定,發現不少年輕 的媽媽都能接受不使用退燒藥的觀念,也因此減少了帶小孩子看醫生的次數。      
    
筆者認為單純為退燒而打針應該被避免的,當 民眾的醫療常識提昇之後,除非醫師認為給退燒藥對病人的健康有所幫助(少數案例如此),否則是否開給退燒藥應該由病人自己或家屬來決定。民眾也應該學會如 何使用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,相信將來有一天『病由醫師看,退燒自己來』會成為為普偏的醫療常識。  
    
也許這篇文章叫作『我喜歡教人退燒』來得貼切些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醫師媽媽 教 小兒發燒居家照顧  
蘋果日報
報導╱劉燕美
 

小 朋友半夜發燒是許多家長的夢魘,送急診或居家觀察?是要冷水或溫水擦澡?該蓋被發汗或不用蓋被?會不會燒壞腦袋?等等……著有《醫師媽媽的小兒發燒照護 經》的書田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,這些都是小朋友發燒時,父母心中的疑問,建議小朋友發燒時可先做簡單溫水擦拭或泡浴,若溫度攝氏超過39度且持續降 不下來才需送醫。

人體腦部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,病毒或細菌侵入體內,成為體內的「致熱源」,體溫調節中樞會將體溫設定點升高,以強化免疫 細胞功能,藉此殺死細菌或病毒,對身體有增強免疫、抑制病菌和修補體內組織等益處;發燒的壞處是造成小朋友昏睡、嘔吐、疲倦……等,也會妨礙胃口及成長, 所以小兒發燒的居家護理重點即在如何舒緩這些不適。 

正確量體溫 
發燒是身體中心體溫超過38℃,不同的溫度計、測量部位不同,都會影響到測得數字,簡易又較精準的測量方式為肛溫及耳溫。 

3個月以下量肛溫 
陳永綺醫師表示,3個月以下小朋友,量肛溫較精準,但應避免剛洗完澡馬上量,若有便秘情形再改量耳溫或腋溫,肛溫達38℃以上為發燒。測量方式為讓寶寶俯臥,溫度計測量端先擦上少許凡士林等潤滑劑,再插入寶寶肛門約1.5~2.5公分。 

Tips 
身體其他部為則腋溫達37℃、口溫達37.5℃、額溫達38℃以上即為發燒。 

3個月以上量耳溫 
3個月以上小朋友,耳溫達38℃以上為發燒;但因兒童耳道發育關係,3歲以下可將耳廓向下、向後拉,3歲以上則向上、向後拉,會量得較準確。 

發燒三階段照顧 

發冷期
 
約幾分鐘至幾十分鐘之間 
身體情況 :
發抖、手腳冰冷,一般來說發冷期愈明顯,發燒程度會愈嚴重。 
處理方式 :
提供適當保暖,可蓋被防寒,尤其是四肢都要蓋到,同時可補充溫熱的牛奶或湯。 

發熱期 
約幾十分鐘到數個鐘頭 
身體情況:
心跳及呼吸變快、臉色紅潤、皮膚溫熱,同時亦可能產生食欲不振、身體痠痛、倦怠等。 
處理方式 :
Step1 
當小朋友耳溫或肛溫在38.3℃以內,可先檢查穿著,確認衣物寬鬆、吸汗且透氣,再補充水分或小兒專用電解質水後,繼續觀察小朋友活動力。 
Step2 
若體溫下降後1~2鐘頭又上升,但溫度未達第一次發燒溫度,則繼續補充水分;若小朋友體溫持續超過38℃逾4小時,或同時哭鬧不停、呼吸困難等就需送醫。 
物理降溫輔助 :
溫水泡浴 :
泡浴以水溫介於38℃~40℃為佳,有助小朋友皮膚血管擴張,達到散熱目的。 
溫水拭浴 :
拭浴可用37℃左右的濕毛巾擦拭小朋友身體,一樣可使小朋友皮膚血管擴張散熱。 
降低室溫 :
室溫盡量維持在23℃~26℃間,可用電風扇繞吹空氣或將小朋友移至冷氣房,但風口不要對著小朋友。 

退熱期 
約數十分鐘到一日之間 
身體情況 :
退熱期的小朋友會有流汗、血管擴張的情形,爸媽要勤幫小朋友擦汗並更換乾爽衣物。 
處理方式 :
因退熱排汗之故會損失大量水分,要多補充水分或專用電解質水。 

其他需就醫情形 
除上述小朋友體溫超過39℃且降不下來,或超過38℃逾4小時,或同時又哭鬧不停、呼吸困難、抽搐等需送醫外,若有下列情形,即使體溫未達39℃仍需就醫。 

2個月以下發燒 
年紀小的嬰幼兒即使僅是微燒,也可能是嚴重疾病,建議還是先就醫觀察。 

發燒異狀 

燒退了一天以上又再次發燒,或持續燒2天以上未退,也需就醫確認病因。 

專家說
 
書田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 
坊間也盛傳用冷水或酒精擦拭寶寶身體,達到降溫目的,但此種方式易讓血管收縮過快反而阻礙身體散熱,或造成體溫過低,不是正確的降溫方式。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轉貼自~http://blog.yam.com/bsamsq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蜻野酸子 的頭像
    蜻野酸子

    布布ㄋㄋ 's Blog

    蜻野酸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